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于大卫版 人物关系图及地图(不含剧透,方便阅读)(安娜·卡列尼娜)书评

2024-06-29

迄今为止读过的最厚的西方名著小说,细节描写非常丰富,大量的比喻都很有诗意,内心描写让人物性格丰满充实,托翁笔下不像是虚构的人物,像是真实的1872年俄国贵族间的故事(1872年俄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让我很震惊)。这部书成书于1875-1877年,连载于《俄罗斯信使》。托翁认为家庭幸福是人的最高理想,因此这是几个家庭间的事情,自1872年奥勃隆斯基(斯季瓦)的家庭风波开始写起,到1876年夏天波克罗夫斯科耶的一场暴雨中收尾。主要是五个家庭相互交叉,奥勃隆斯基家、谢尔巴茨基家、卡列宁家、弗隆斯基家、列文家族,相互相遇是偶然,又是必然。作者毫不犹豫地纳入个人对社会变革的体验和思考,其中列文很有意思,中间比较烦人,最后还是让人喜欢上这个角色,很丰满,很真实,很想交个朋友。看了后记,知道有作者自身的映射,笑了,应该算是读懂了这本书吧。

于大卫译文版《安娜卡列尼娜》,版本上不同于其他的译本,底本是1970年“文学纪念版”,这个版本移除了之前校对者所做的更改,得益于对于托老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因此内容上要比1934年百年纪念版要优良。另外,有些地方也参考了英译本,所以语言内容和段落衔接也清晰合理,底本和译本都是很完善的版本。

这里借用乔赖特电影版形象。《安娜卡列尼娜》中出现各种形形色色人物,但主要是几个家庭之间的故事,所以重点会统计家庭成员,同时避开重大剧透。有很多人物姓名只出现一次,属于群众演员,如菲利普·伊万内奇·尼基金、扎哈尔·尼基季奇等等,这种人名就不在整理范围内,阅读中就算是忘记了,也对阅读不造成任何体验。也有一些人比如列文大学同学卡塔瓦索夫,尼古拉的挚友克里茨基等,在某些篇章有过几句对话,忘记也不影响阅读体验,同样不计入。

托翁比喻精选

他走了下去,避免长时间看着她,就像不能这样看太阳,但他看见了她,就像太阳一样,不用去望。(1.9)

孩子在场的弗隆斯基和安娜心里引起的感觉,类似航海者从罗盘上看出他快速行驶的方向远离了正当航线,但停止行驶又是他力所不及,每一分钟都让他更加偏离应有的方向,而让自己承认偏差——这就等于承认灭亡。(2.22)

正如水的粒子遇冷会固定不变地获得某种雪花结晶的外型,每个来到温泉地的新面孔也是一样,立刻便被安排在他应有的位置上。(2.30)

PS 再来说说2012年乔赖特导演的这部电影,是原作几个片段的舞台剧合集。舞台调度+1,摄影和镜头设计+1,音乐+1,一镜到底的转场和弗隆斯基的出场很惊艳。选角上 奥勃隆斯基、吉蒂、弗隆斯基(就是头发长,看上去过于年轻的一点)可以说贴近原著,谢尔盖的整条戏份在电影中被删除,卡列宁的人格也被美化了很多。影片最后弗隆斯基和卡列宁的戏份因为太简短会对观众造成误解。作为舞台剧形式的电影,要把八个大章节压缩在两个小时,剧本取舍相当不容易,前30分钟非常优秀,后面或多或少受原作的影响,很难出彩。综合4星,推荐在看完小说的情况下,欣赏一下。

人物关系图——使用乔赖特电影版形象

奥勃隆斯基家 谢尔巴茨基家

卡列宁家 弗隆斯基家

列文家 及 其他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