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1年。后续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第七天》,文字格调算是继承下来了,文笔也是越来越好,但故事性却没有太大进步,有时候反而还觉有太假而出戏。
如果硬要对比的话,还是《在细雨中呼喊》给人的印象好点。尽管这篇小说的文笔不算好,故事情节的主次也安排欠佳,但可能正是这种符合主角身份的粗糙笔触才能给人一种心底的触动。
故事是以主角为中心的,内容就是周围的人,上至祖父母,下至兄弟朋友,反正就是各种不幸,有些顺理成章,有些就是莫名其妙。这种灰色背景跟《活着》有点类似,只不过那篇悲剧色彩更浓。
如果某类疾病能导致变故或者死亡的话,余华好像有点偏爱肝炎,这篇小说有个主角朋友的不幸就在于此。《许三观卖血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一个儿子在知青下乡期间的患病,这个变故才将故事引到最后的高潮--“许三观一路卖血以救子命”。
分析余华的作品一直是比较有意思的,小说的逻辑上是比较清晰的,比起有些作家为了文学性将逻辑进行部分扭曲要好点。
《在细雨中呼喊》是第一篇长篇小说,余华的故事情节还是用心设计的,构架比较简洁,但为了塑造人物性格而添加的细节实在是过多。
一家三代,祖父一代,父亲一代,主角一代。在主角这一代中,有朋友与兄弟。
故事上基本就是各种不幸。有希望没?有,但只能说是勉强活着。
1、祖父与祖母的爱情是苦难底层百姓与落魄富家小姐的同命相怜。
2、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是符合一般印象的粗鄙农民与忠贞农妇的故事。继父与继母的婚姻仅是靠最后的亲情才勉强维系。
3、主角一代,主角是累赘,三弟意外死亡,大哥恋爱、婚姻一直不幸,老家、新家的朋友也是灾祸不断。
对人物性格进行太过于细致地完善。
既然用主角这种十几岁少年的视角来讲述,那用粗糙的笔触算是恰到好处,但一些比较模糊的道听途说还写得那么具体详细很难说合适,有点画蛇添足。
1、 祖父与祖母地位相差较大,本该无交集,但各种不幸让他俩相遇。
祖父是没落的石匠,鲁莽且重视亲情。 危难之际解决石桥困境救父,逃难期间因疏忽使母葬生狗腹。
祖母出生富裕人家,家教森严。前任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因为战争与疾病被休,最后逃难期间被一路人玷污。与祖父的相遇也是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
祖母依旧抱着大家闺秀的尊严,有一些固执的习惯且偶尔还会絮叨前任的好,祖父也倾听并尊重对方,就是这种有点畸形的爱恋。
2、对父亲性格的描述过程中,有些莫名其妙的地方。有一段是平白多出一个路人,来描述主角出生那个时期父亲的粗鄙行为以彰显性格的。
祖父丧妻并受伤无法从事劳作后,与父亲的各种暗中斗争成为家庭日常,幼稚的三弟偶尔会被祖父利用进行反戈。
三弟为救人而溺亡,父亲起初为小儿子的名声不要金钱补偿只要广播其英雄事迹,并一度妄想能飞黄腾达。事情无果后,又去索要钱财致入狱,出狱后性格大变。后面与村中一寡妇好上不得说有点情理之中,母亲开始有点自我欺骗式的坚守忠贞。
3、新家这边,强壮继父与瘦弱继母间有着荒唐婚姻,但却给主角带来一丝温暖。
可是,最后继父出轨身亡,家庭崩溃,继母彻底不管主角死活,支身离家。主角还是靠小朋友的资助才单人回相隔很多年的老家。
4、大哥霸道中带着柔情,虽说也欺负主角,但主角能上大学也离不开大哥的帮助。大嫂被父亲侮辱,大哥怒割父亲一耳以致坐牢,父子关系宣告正式破裂。
5、新旧家庭这边的朋友都是遭遇各种不幸,或患病,或家庭不睦,能在那种情况下坚持友情难能可贵。
表面上不和睦的家庭至少在困难的时候让主角活着,而明面上温馨的家庭在困难的时候却不管主角死活。大人的亲情貌似不可靠,但小孩的友情却较牢固。
故事的一切都不得不说就是个讽刺。亲情、友情的纽带确实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余华这篇《在细雨中呼喊》,就故事设计而言确实是很用心,反观后续的作品就不好说了,也让人叹息。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43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09 时间:2024-01-08现代通信技术专业2024级新生专业介绍会:点亮通信梦想之光...
浏览:5 时间: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