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改革开放45周年山东进出口值增长16万倍

2024-08-0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山东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据济南海关统计,45年来,山东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值从0.03亿美元到4812.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从0.01%提升到7.7%,近年来稳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由2.6万美元上升至2880.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比重从几乎为0提升到8.1%;进口由0.03亿美元上升至1931.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比重从0.02%提升到7.1%。外贸企业从不足百家到5.9万家。朋友圈遍布全球,外贸伙伴从50余个到230个。

如今,山东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国际市场布局优化、格局多元;外贸主体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省内区域布局优化,更趋平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外贸总值列全国第6位,稳居全国外贸第一集团。随着山东不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外贸发展呈现出由大到优的特点。

一、多种贸易方式齐头并进

(一)1978年—2002年:加工贸易持续发力。自1978年我国实施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山东省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涉及产业从传统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展到家电、电子装配行业,依靠“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大幅攀升,1995年达到66亿美元,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并将领先优势保持至2002年。1995-2002年,山东省加工贸易年均增速13.8%,超过同期全省13.5%的整体年均增速。

(二)2003年至今:一般贸易高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由传统的靠“量”转为以“质”取胜,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0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值达到219.3亿美元,反超加工贸易,由此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截至2022年,山东省一般贸易进出口规模较2003年扩大了13.2倍,达到历史新高的3117.8亿美元,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下同)由2003年的49.1%上升至2022年的64.8%。

二、不同经营主体繁荣发展

(一)国有企业稳步增长。1987-2022年间,山东省国有企业进出口值由34.8亿美元增长至419.7亿美元,增长11.1倍,年均增速7.4%。

(二)外资企业后来居上。依托国内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自身资本技术优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快速扩张,在山东省外贸发展中地位日益提升,1996年进出口规模达到85.2亿美元,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最大的外贸主体,至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始终作为山东外贸的“领跑者”,是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之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连年走低,2022年进出口值下降至894.2亿美元。

(三)民营企业高歌猛进。1993年,民营企业首次拥有进出口实绩,此后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一路“高歌猛进”,2012年民营企业以1133亿美元的外贸规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营企业成为最大外贸主体,至2022年,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达到349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占山东省外贸的比例由0.3%增长至72.7%,年均增长40.1%,远超同期山东省外贸年均增速。

三、贸易伙伴覆盖全球

改革开放伊始,山东省对外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仅50余个,随着我国不断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对外贸易快速崛起,外贸伙伴数量快速增加,2022年达到23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覆盖全球。我省最大贸易伙伴也变化频繁。2001年以前,与山东地缘接近、产业互补、外贸往来密切的日本,长期占据山东省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随着山东对韩区位优势的凸显,对韩贸易迅速崛起,并在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我省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起,美国正式接过“榜首”位置,并将领先优势保持至2019年。2020年,东盟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

四、一体两翼区域布局,各城市携手并进

自1984年青岛、烟台入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起,青岛、烟台便作为山东省外贸发展的“领航员”率先崛起。此后,随着其他城市外贸的不断发展,青、烟所占比重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0.1%,但“领航”地位不可撼动。

威海、日照1988年被确立为沿海开放城市,随后潍坊、东营港口相继落成,四个城市作为沿海地区,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外贸发展十分迅猛,成为省内外贸发展的第二梯队。

济南凭借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积蓄外贸发展动能,外贸不断攀升,2022年外贸进出口值列全省第5位。淄博、滨州、临沂、聊城、济宁、菏泽凭借资源禀赋优势、或依靠物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外贸发展成绩同样显著,尤其是2012年以来,中西部地市充分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和优势,实现快速崛起。德州、泰安、枣庄外贸规模较小,但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带动进出口快速崛起。

五、出口彰显山东产业特色,进口助力工农业发展

(一)机电产品坐上出口商品“头把交椅”。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成为山东省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出口的主要支柱力量。1993-2005年间,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为山东省第一大出口商品,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导致竞争优势削弱。与此同时,随着山东省制造业体系不断完善,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家电、电子、机械设备制造、造船等行业飞速发展,机电产品出口随之快速增长,1993年出口规模仅5.2亿美元,2006年,机电产品超越劳动密集型商品成为山东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此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至2022年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到1248.9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239.2倍。

同时,山东省农业基础发达,农产品出口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出口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1993-2022年,出口值由9.8亿美元增长至208.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连续23年领跑全国。

(二)大宗资源能源商品成为主要进口商品。2015年国家对地炼企业原油进口和使用权逐步放开,彻底激发了山东省原油进口能量,原油进口从2015年的47.5亿美元飞跃至2022年的614.6亿美元,一跃成为山东省第一大单项进口商品品种,占当年全省进口值的比重高达31.8%。此外,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铝矿砂及其精矿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山东省冶金工业的崛起进口量迅速增长,合计进口值占全省进口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2.6%上升至2013年24.9%的历史高点,此后波动回落至2022年的12.9%。伴随山东省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产品进口规模不断增长,1993-2022年,机电产品进口值从15.6亿美元增长至329.6亿美元,但在国内产品自给能力提升以及进口商品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机电产品占全省进口值的比重不断下滑,从50.7%下滑至17.1%。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