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艾自由:《命运慢跑团》中不求回报的如山父爱

2024-08-07

艾自由:《命运慢跑团》中不求回报的如山父爱

2024-08-02 12:26

发布于:山西省

《命运慢跑团》中

不求回报的如山父爱

艾自由 | 文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都无法割裂与父母的血脉之情,慈母严父作为一个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怎么也写不尽,写不透。我们对母爱如山引以为荣、习以为常,以至于连生病住院痛得很的时候自然而然喊出来的都是“妈耶”而绝非“爹耶”。

对母爱如山,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的慈母;到当代作家彭学明的长篇纪实散文《娘》中那个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无边无际的苦难顽强抗争到底的母亲,感动我们的各类慈母文学作品还真是不少。

而对父爱如山,似乎更多的是让我们敬畏的严父形象。而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慈父形象却不多,除了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那个为“我”买橘子,在月台攀上爬下背影的经典慈父形象让人刻骨铭心外,如今80后作家蔡崇达的中篇小说《命运慢跑团》中又为我们贡献了两个让人难忘的平凡的慈父鲜活形象。

《命运慢跑团》塑造了两个平凡的慈父形象:“我”中风多年的父亲、因患肺癌的远房堂哥黑昌,他俩都是“我”老家闽南东石镇的“中年男人牛逼奋斗干到底慢跑团”成员,都不愿自己的病拖累儿子。在父亲病逝前,在北京当记者的“我”和堂哥黑昌的两个在老家谋生的儿子,都不知道父辈包括但不局限于抗病慢跑的故事,更不知道他们经年累月不求回报的如山父爱。

也许平凡的是,众多父辈不值一提的庸常生活和对子女殚精竭虑的无私默默付出;也许内疚的是,我们为什么对父辈知之甚少,而父辈对我们了如指掌;不平凡的是,“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的跑团精神,激励子辈和这个世界继续战斗直到永远。

俗话说,“娘想儿想断肠,儿想娘扁担长;娘疼儿路样长,儿疼娘筷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一般都记得子女的生日,可大多记不得父母的生日。我们对子女总是无限包容而子女总是永不满足,而对父母总是求全责备而父母总是一笑置之。

正如《人民文学》2024年第3期卷首语所精辟指出的:

中篇小说《命运慢跑团》,人不多事不杂,但读起来放不下,会跟着作者生发‘乡关何处’的无尽感慨。活泼中的质朴、随性里的涵养、跑步后的停歇、回想时的顿挫,通向短时间短赛道组成的漫漫长旅、小人物小地方构筑的悠悠大念。

蔡崇达用文学讲故事,娓娓道来,小说里所构筑的悠悠大念,通过“我”父亲和堂哥黑昌,这两个平凡的慈父鲜活形象来呈现,表现出一种深度的反思: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心为何这样易,而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为何这样难。笔者认为,这不能简单都归为是代沟惹的祸,关键根子还是父母在意子女胜过子女在意父母,这就迫切需要呼唤一代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之心。

《命运慢跑团》

原载《人民文学》2024年第三期

《中篇小说选刊》2024年第三期转载

小说链接

《命运慢跑团》

蔡崇达 著

命运

就是跑出来的路

艾自由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昭通市文联副主席,现任昭通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至今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厦门文学》《杂文月刊》《艺术百家》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三百余篇,多篇入选《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2014年度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等文论选本,编著有《诗痴麦芒》,与人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文学昭通》。

2024年佳作榜NO.5

(点击封面图片,小程序内阅读)

《夜鸮》

胡性能 著

拨开多年前的一起案件的迷雾

《使者》

杨袭 著

当某个人带着某种被赋予的使命,恍然成为使者,在尘世的荒野中摸爬滚打。以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小说发问:我是谁?我来干什么?用一个人的历史,去探索,去追踪,那惹人发笑的结局和愚昧。

《辅警张胜利的退休生活》

支奕 著

张胜利的辅警故事,啼笑皆非,又感人至深。胜利是每个平凡人的美好愿望,我们身边的人,每一天都在为美好理想努力着、奋斗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