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读《活着》,在小说里汲取生命能量和生存智慧

2024-02-11

读《活着》,在小说里汲取生命能量和生存智慧

2024-02-06 14:54 来源: 飘然心甜

原标题:读《活着》,在小说里汲取生命能量和生存智慧

早就知道余华的《活着》很好,三十年一直不敢看,电影也不敢。

昨天一口气读完,心上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上气。

我在思考,是不是我们日子太好了,没挨饿受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才这么脆弱呢?

是不是我们距离那个世界太遥远,才会感到悲哀呢?

是不是几十年的太平岁月,物质极大丰富的刺激,醉生梦死的娱乐,悠闲没有压力的岁月,让我们集体退化?

蜕变到不能受一点委屈,看不得一点苦难,承受不住多少痛苦,一有压力就垮掉的地步?

如果灾难重来,我们被迫过着老辈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经历那么多苦痛死亡,该怎么应付,是不是也能咬牙挺过来?

能不能依然笑得灿烂,像讲述远古传说一样,云淡风轻?

展开全文

看过《活着》这本书 ,越来越感觉作者不会单纯只是让我们看到福贵,这样一个幸存者苦吧苦熬的一生。

我们如果从这次残忍的阅读里,只是收获了眼泪,只是痛恨当年的野蛮行为,是不是就太辜负这篇伟大的作品了?

我试着透过小说情节的表面,梳理出一些生存智慧和生命能量。

《活着》里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福贵的儿子有庆被抽血而死,大夫问父亲:“你有几个儿子?”

“一个。”

“你怎么能就生一个儿子呢?”

………

言外之意,你应该多生几个儿子,抵御这样平常的灾难啊!

这里边就无奈的透露出,经历灾难战乱的人们用强大的理性,战胜个人情感,选择了最利于群体生存延续的策略。

说是智慧有些残忍,可这和发生在中原大地上那个发生饥荒的村庄,六十岁以上老人迎着漫天飞雪走向荒野,把粮食留给年轻人一样,残忍而智慧。

我妈说以前一家生七八个孩子,活下来三四个很正常,照样人丁兴旺,日子红火。

我爷就讲过他小时候犯过的错。

他喜欢睡在炕柜上,那天他睡迷糊从柜顶掉到炕上,正好压到刚出生不久的妹妹身上,可他没醒继续呼呼大睡,等我太奶奶发现,小姑奶已经断气多时了。

嚎哭责打都无济于事,给小生命包上小被子,求人扔到野外山坡树底下,擦干眼泪,日子还得过。

所以我爷这辈只有哥三个,没有女孩,可老王家后人分散在沈阳北京,成了有几十口子的大家庭。

我妈回忆,她小时候死个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总能看见死孩子被扔在野外,生产队粪堆也能刨出死孩子,大家见怪不怪,随便扒拉一边了事。

一直到五几年,沈阳城边还有成群的野狗,啃食这些小尸体。

难道这些孩子的父母家人不悲痛吗?

可痛哭完,还得打起精神,拉扯着其他孩子奋力活着。

我大姑就在儿子死后坐炕上,拍着大腿痛哭:“老天啊!儿子没了,我可怎么活呀!”

哭到下午一看表,三点了,该做饭了,手一扶炕沿,腾的跳下来,给其他孩子烧火做饭去了。

我婆婆四十五岁守寡,有七个等着吃饭的孩子,难的实在受不了,坐在田埂上号哭:"老天爷呀!我怎么把孩子都养大呀!"

哭够了,擦擦眼泪,祷告祷告,继续田里干活,回家给孩子做饭,喂鸡喂猪。

余华说:“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谁又能保证以后的日子太太平平,没有一丝风浪呢?

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岁月,享受着相对公平的环境,真的很缺这些不被灾难打垮的能力。

小说里有一处,是福贵爹说他们怎么发家的。

“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是不是觉得他道出了过日子的基本规律?

所以对小说可以感叹,但别感伤。

《活着》里面还有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

年轻的福贵赌博输光了全部家产,包括祖上传下的一百多亩地,四年后迎来了土改。

自己不但没有戴上地主的帽子还分了点五亩地,那个赌场赢了他的龙二却落得被枪决的下场。

命运弄人啊!但只归咎于命运似乎不太公平。

就像我的外公家,本来就是大地主,快解放时还在买地。

那时所有富人都在争相变卖不动产,好地豪宅三文不值两文就卖,好换美元金条逃命。

我外公外婆思想激进,热烈欢迎新生活的到来,但就是没有一点政治头脑。

明知道无产阶级的政党要夺天下,还买房买地,天真的幻想着新政权会保护他的私有财产,他还能做个快乐的有钱人。

外公后来的遭遇就是证明,糊涂又天真的人很难生存。

我觉得读一本小说,能抛开对当时善恶对错的评判,从人类相通的动物本性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中,汲取更多生存的智慧还有生命的力量才是该做的。

我是敬泽,谢谢你阅读我的文字!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