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中国这十年: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2024-02-29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8月24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表示,十年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刘健 摄

“云端”到“指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

这十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从‘云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更加‘对味’。”饶权说。

这十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丰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时尚。”饶权说。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十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十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说。

图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刘健 摄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达到4.50%、4.56%。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4.2万家,A级景区1.4万个,星级饭店8771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十年来,5G、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广泛应用。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大鱼海棠》《舞上春》等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建设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正可谓‘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缪沐阳说。

这十年,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出入境旅游取得大幅跨越。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平台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