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陕西日报:陕西省2018年教师节优秀教师风采录

2023-12-09

  用爱心和汗水让智慧在这里延伸 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

——我省优秀教师风采录(上篇)
 

      《陕西日报》2018年9月8日 题:用爱心和汗水让智慧在这里延伸 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我省优秀教师风采录(上篇)


教师如烛 师德如光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再一次道声:“老师,您辛苦了。”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德是什么?它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明媚的阳光,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满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风。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而,培养少年成才,离不开教师言传身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受用终生。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注和爱,只有将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中,才能叩响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教师的师德要在为人师表中体现。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名教师都是一名雕塑家,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教师要修身立德、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作表率,以渊博的知识作基础,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率先垂范,作学生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用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广大人民教师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盼,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奋力托起中国梦。(文/王罡)

万文婷:把爱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万文婷在给学生辅导作业。    记者 姚志伟摄

       “您好!您家孩子今天上课只拿了数学课本,没有拿练习册。我了解到他在上托管班,咱们当家长的不能一味依靠托管班,也应该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需求……”9月3日,在榆林市定边县郝滩镇学区五年级数学组的办公室里见到万文婷老师时,她正在给一个孩子家长打电话,言语中,满满地是对孩子的爱。 

  今年35岁的万文婷,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2003年从榆林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定边县郝滩镇学区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干就是15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万文婷深知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业务上走在前列,从而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为此,她始终开启“充电模式”,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先后取得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同时她还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并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渐渐地,万文婷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实绩日益突出,先后多次获得各项奖励和荣誉,她撰写的很多论文也发表在了各级刊物上。 

  郝滩镇学区的学生基本都是农村孩子。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家长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也多了起来。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万文婷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平时嘘寒问暖,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使这些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对于那些因为离家远而选择住校的学生,为了确保安全,万文婷每天都要3次查寝。有孩子生病了,她就会领着孩子求医问诊、彻夜守候照顾。她说:“孩子们住校了,父母不在身边,我当然要多操心。” 

  在万文婷的班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由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让这个孩子变得不爱说话,经常不完成作业,整日趴在桌子上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万文婷就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他谈话,像妈妈一样开导他,爱护他,并让他担任了班干部,鼓励他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时间一长,这个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万文婷告诉记者,“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一直是她的座右铭。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一位家长感激地说:“万老师人非常好,把孩子交给她,我们当家长的特别放心!” 

  2015年9月,万文婷被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教育工会授予“师德楷模”称号。2018年4月,她被榆林市总工会授予“榆林市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文图/姚志伟 杜倩)


贾玉芹:33年甘做“保姆”老师

 
贾玉芹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贾玉芹有一本相册,贴满了她和幼儿园孩子的合影。时间最早的一张照片,她梳着两条小辫,歪着头,咧嘴笑着,像一个带着一群弟弟妹妹的大姐姐。再往后,相册里的她一点点地长大,一点点地变老。到最后一张时,被孩子们簇拥着的52岁的贾玉芹,已经鬓有白发,眼角爬满了皱纹。 
      贾玉芹说,时间真的不经花。1985年,19岁的她从大荔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韩城市新城幼儿园当老师。一转眼,33年过去了。仔细想想,33年,其实是相当漫长的日子。 
      对贾玉芹来说,这33年,她就待了一个地方,干了一件事。她一心一意地守着这所幼儿园,一干就是33年。 
      贾玉芹说,干幼教最难的是刚刚毕业的那几年,人年轻,爱幻想,总觉得守着一群娃娃,干一些哄娃擦屁股的事,没出息、没前途。尤其是看着同来的年轻教师们纷纷跳槽另觅高枝时,她心里也忍不住地动摇和彷徨起来。多亏吴晓延老园长在关键时刻点拨了她:“幼教其实是个很神圣的职业,关乎人生最初的启蒙。只要有爱,有恒心,你在这个岗位上就一定能干出名堂来。” 
      老园长的话启发了贾玉芹。她从此沉醉在幼教的园地里,一步一步走出了人生的精彩。几十年来,贾玉芹获得了很多奖励和荣誉。这些成绩成了一笔财富,它在塑造了贾玉芹这个幼教典范的同时,也使贾玉芹领导下的新城幼儿园盛名远播,成为韩城很多幼儿园争相学习的榜样。 
      33年的岁月,贾玉芹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长大,而她也从最初的“保姆”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幼教专家。新城幼儿园也从最初的“托儿所”变成了“启智园”。贾玉芹说,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启蒙教育,不能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揠苗助长。她要求自己的保教老师,对待孩子一要有爱心、二要有耐心。用爱心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用耐心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她给幼儿园制定了40条“军规”,每一条都严格地规范着老师的行为。老师有了“师范”,孩子才会有榜样。她要让孩子们熏陶在自由、快乐、勤奋和秩序的氛围里,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倡导科学的保教理念,遵循自然,遵循规律,把启智和游戏完美地结合起来,保护孩子所有美好的天性。 
      韩城教育局局长白双朝说,新城幼儿园是全市最“不一样”的幼儿园。个个老师在贾玉芹的带领下,像保姆,更像学者和专家,她们在教学中悉心钻研,认真体会,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幼教理论。几年来,这所幼儿园先后有10名老师被评为陕西省、韩城市教学能手,30多名老师发表了科研论文。 
      先进的人物,拥有着先进的理念。而先进的理念,就会造就出不一样的幼儿园。在家长眼里,孩子能上新城幼儿园,能碰上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一生的幸运。(文图/卢萌)

谭茹:创新教学思路,让课堂有趣起来


正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谭茹。

7月6日,对于汉中市汉台第二中学的地理教师谭茹来说是一个颇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经过层层选拔,她终于有机会站在全省中小学教学能手比赛的讲台上。 
      即便拥有8年的教学经历,谭茹坦陈抽签选择讲课题目的那一刻,心中还是有些紧张。毕竟和她一起参加比赛的,是来自全省各地最为优秀的地理教师,而台下坐着的,更是资深教育专家。 
      那一天,谭茹抽到的讲课题目是《地壳运动》。从抽签到登上比赛讲台,她只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调整呼吸,理清思路……谭茹立即进入了讲课状态。比赛规定每位教师只有20分钟的讲课时间,谭茹拿起一张纸,反复折叠、弯曲,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出了地壳运动的基本原理。最终,凭借出色的现场发挥和深厚的教学功底,谭茹被评为全省教学能手。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20分钟比赛,凝结着谭茹从业8年的心血。 
      因为喜欢教学,谭茹高考时选择了师范类院校;又因为自小喜欢旅游,她选择了地理专业。大学毕业后,谭茹回到汉中,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但那时候的她,对于走上讲台并非如现在这般自信。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打击是大四临毕业那学期的一次试讲,我和大学同学轮流上台讲课。自以为准备很充分,可上了讲台,我就感觉脑子一片空白。一通照本宣科后,台下的同学一脸困惑。那一刻,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谭茹回忆道。 
      认识到不足,才能改进。从真正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谭茹便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余时间,她阅读了大量的地理专业书籍;借助互联网,她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她便写下一段教学心得…… 
      现在的谭茹,对于中学地理的教学早已熟稔于心。因为她的课讲得有趣活泼,每逢她的课,学生们都会比较期盼。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古诗词是描写气候变化的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是啊,这些古诗词都和气候有关。地理这门课就是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些气候变化。” 
      …… 
      这就是谭茹,每逢新学期伊始,她总会想办法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后,她就开始一点一滴地向他们传授知识。 
      “一所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教师。谭茹是我们学校年轻教师的一个榜样,教学功底扎实,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生亲和度高,值得我们学习。基层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年轻骨干教师来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汉中市汉台第二中学校长邓国熊说。(文图/张权伟)

朱亚玲:一盏点亮孩子梦想的“明灯

 


山区任教27年,朱亚玲从未想着离开瑶曲镇。

8月31日,是铜川市耀州区瑶曲中学开学报到的日子,朱亚玲早早就来到办公室备课。由于教学业务水平高,今年,她又要教毕业班九年级的物理课。 
      从1991年参加工作开始,朱亚玲,这个土生土长的“瑶曲姑娘”,已经留在山区任教27年了。 
      瑶曲镇是耀州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距城区40多公里,镇上的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1991年,高中毕业的朱亚玲,在父母的鼓励下,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那年她23岁。 
      由于不是正式在编教师,那时她每月的工资仅56元。朱亚玲刚开始任教的瑶曲镇背阴小学距离瑶曲镇有10多公里。最初的几个月,都是哥哥接送朱亚玲去学校,粮食也需要从自己家里带到学校,雨雪天气无法回家拿粮,就到老乡家里借粮吃。 
      1993年,朱亚玲被调到离镇中心最远的葫芦小学任教,那里的条件更加艰苦。山区的冬天格外冷,学校的窗户没有玻璃,老师们就把纸或塑料布贴在窗户上。朱亚玲的一双脚从那时冻伤后,到现在冻疮还年年复发。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没有难倒这个“瑶曲姑娘”,相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那时,葫芦小学有5个教学班和6名教师。朱亚玲教二三年级复式班50多名学生的所有课程。1994年结婚时,她只休了4天婚假。1995年,她生孩子休产假,按当时规定晚育产假应该休120天,可她只休了56天就上班了。在她的努力下,当年期末统考中,她所教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全镇第一,平均90分。 
      2003年,区里招考教师,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代课教师转为一名正式教师,并调入瑶曲中学。到瑶曲中学后,朱亚玲最想教数学,但由于学校缺物理教师,就安排她教物理课。第一学期,她边学边教,虚心向物理组的老师请教。之后,她报名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勤学善教的她教学成绩突出,2006年,所带班级物理平均分获得全区第一。 
      几年前,她接了一个“乱班”。班里有一个叫张刚(化名)的同学。他来自下石节煤矿,小时候父亲工伤致残,母亲因病去世,他被寄养在姑姑家。由于长期缺乏关爱,他形成了逆反心理,事事与老师对着干。一次下雪路滑,张刚骑自行车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头部受伤。朱亚玲闻讯后,第一个赶到现场,将张刚送往医院。张刚在医院昏迷了一天一夜,她就在病床前守候了一天一夜。由于张刚是由姑姑代管,医药费又成了问题,她就领了一个月工资付了医药费。回校后,朱亚玲组织全班同学为张刚捐款,并以此为契机,对同学们进行爱心教育。结果,全班同学人人捐款,少的5角,多的几十元,没有一个落下。当她把全班同学捐的350多元钱送到张刚手上时,张刚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再也不跟老师对着干了。 
      偏远山区小学任教12年、瑶曲中学任教15年,朱亚玲,这个“瑶曲姑娘”把她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山区孩子,成为点亮孩子梦想的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前行。2004年,她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愿意为山区的基础教育奉献一生。”朱亚玲说。(文图/霍海澎 )

用爱心和汗水让智慧在这里延伸

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
——我省优秀教师风采录(中篇)

 

      《陕西日报》2018年9月8日 题:用爱心和汗水让智慧在这里延伸 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我省优秀教师风采录(中篇)

树人先立德 育人先育师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树人先立德,育人先育师。作为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以身作则实现以德育人。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廉洁从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都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内在应有良好的师德,外在要有优雅的行为。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目前,教育事业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师德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古往今来,出现过无数尊师重教的典范,也出现过无数为人师表的教师,他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无数英才。在教育实践中,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特点,它是师德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只有爱学生,爱教育,师德才有基础。师德也是一种专业责任,教师的道德更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上,只有拥有了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担起教育的大任。 
      师德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师德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文/王小文)

党红妮: 是老师,更是“妈妈”


党红妮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8月31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九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10位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获此殊荣,这其中就有来自商洛市特殊教育战线的教师党红妮。 
      党红妮是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采访中,她喜欢把学生称为孩子,她说:“爱心是特教之魂。我们特教老师对学生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出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不仅‘为人师’,更要‘为人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戴帽、整理床铺;孩子腿脚不灵便,就搀扶他们上厕所,带他们做康复训练;孩子家庭贫困,就千方百计寻求资助,解决燃眉之急……” 
      党红妮所在的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143名听障、智障(包括自闭症)学生全部来自商洛六县一区基层贫困家庭。 
      2015年10月的一天,党红妮正在值班,学生小米突发疾病,她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看到孩子的头一直往左边抽搐,眼神呆呆的。她赶紧拨打“120”,然后用自学的急救知识给小米做抢救。救护车到了,党红妮又跟着去医院,为小米垫付医药费,又陪着她做CT、心电图、脑电图等各种检查。当孩子的爸爸赶到医院时,孩子已无大碍。 
      特殊教育是门“慢”艺术,教育对象的积极变化有时极其缓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学生小坡,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足,智力障碍并伴随有肢体障碍。刚进校时,孩子十分自卑,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党红妮为他量身定制一套详细的康复计划,采用运动康复、生活康复、语言康复等方法,对小坡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党红妮有意识地带小坡去操场,训练他的站、走、跑等运动能力,和他做一些抛接玩具球的游戏,带他参加拖地、擦黑板等劳动,不断地训练他的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在语言康复训练中,党红妮先对小坡进行单音节的拼音游戏训练,随着他语言能力的提升,再对他进行单个字的训练,并尝试进行双音节词的填空训练,直到他能够说出完整的词语。经过5年不间断地反复训练,如今小坡的康复效果十分显著。 
      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向社会,党红妮坚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积极教校本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个别化训练和研究。此外,党红妮还打开校门,推动融合教育,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创新型教师。 
      党红妮带领教师开设了手工、书画、篮球等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积极筹备《游戏》等校本教材的编写。在自我进步的同时,她还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本校教师作专业培训5次,先后6次赴洛南、山阳特殊教育学校指导、交流工作,悉心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党红妮教过的学生有的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党红妮本人也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优秀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陕西省特殊教育课堂大赛二等奖。(文图/郑斐)

郭生俊:教书育人是一生的追求


郭生俊正在备课。

从一个20岁的年轻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大叔,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郭生俊在乡村教育战线上整整奉献了36年。他用爱心和汗水,默默坚守着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距延川县城40多公里处的乾坤湾镇土岗中心小学。这天是土岗中心小学开学的第一天,郭生俊和两名教职工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院里院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82年7月,郭生俊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延川县土岗小学任教,之后,他陆续在延川县杨家圪台中学、禹居中心小学、杨家圪台乡教委分别担任教导主任、校长、教委主任等职务。2003年,因工作需要,他又回到土岗中心小学任校长,这一干就是15年。 
      “我刚调到土岗中心小学时,学校有教职工26人、学生432名,当时的土岗中心小学是县上规模比较大的学校。”郭生俊颇为自豪地说,“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学习成绩在全县乡镇小学里名列前茅。”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到城里上学了。从2006年开始,土岗中心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如今只有2名教师、6名学生。 
      郭生俊在土岗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以来,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2013年开学后,郭生俊发现四年级学生冯翻翻没有来报到,于是很快找到她家。冯翻翻的父亲说,因为孩子多,家庭生活困难,想让冯翻翻辍学。郭生俊再三劝说,只要孩子上学,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连伙食费都由学校承担。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郭生俊积极协调一家企业,为冯翻翻等5名学生捐资助学。 
      黑白胜村村民吕登科长期在外打工,三个孩子都曾是土岗中心小学的寄宿生。“郭校长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我很放心。”吕登科说。 
      校园安全是办学的头等大事。到了冬天,土岗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靠生炉火取暖。郭生俊每天晚上都要去学生宿舍挨个儿检查,确认炉火熄灭后,他才放心。由于他的精心管理,15年来,土岗中心小学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土岗中心小学校园里有近两亩空地,郭生俊把那块地开垦出来,种上各种蔬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菜园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绿色蔬菜。”郭生俊说。 
      尽管只有6名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都有智力缺陷,但郭生俊对学校的管理从不松懈。有人说他既是校长,又是保安、杂工、保姆。郭生俊说:“从学生进校门,直到毕业离校,每一个环节我都得操心,绝不能让孩子们磕磕碰碰,这是我的责任。” 
      从事教育工作36年来,郭生俊从来没有请过一次假。在土岗中心小学当校长以来,他几乎没有自己的寒暑假。每个假期,他都坚守在学校修修补补,为下学期开学做准备。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挚爱的教育事业,先后荣获延川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延安市师德模范等称号。(文图/艾永华)

王续斌:永不褪色的爱


9月4日,清华附中西安学校化学教师王续斌正在批改学生作业。

“老师,我们想邀请您做我们婚礼的证婚人。”最近,已获得长安大学博士学位的一对新人向他们高中的恩师王续斌发出了邀请。清华附中西安学校化学教师王续斌收到这份邀请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他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认识他们已经13年了。能够见证一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是我的荣幸。” 
      2005年,王续斌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工作多年后,2014年9月,王续斌来到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清华附中西安学校任教。在这里王续斌总结出了“授学悟道,点化人生”的职业信条,并将其融入教学工作。“我教的学生以后不一定会成为化学家,但教给学生一些人生的道理,从长远来看,更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王续斌说。 
      2014年9月,来到清华附中西安学校的王续斌遇到了他在这里的“初恋”。“那是2014级高一(8)班的学生,也是我在这里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王续斌笑着回忆说,“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平时和父母沟通不多,我会带着他们到渭河边游玩。孩子们在课后有问题时,我都乐意和他们沟通。” 
      在课堂上有原则,在课后有关爱,王续斌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由于学校需要,王续斌没有跟随他的学生升入高二。但在王续斌生日那天,他却收获了一份惊喜——那天,2014级高一(8)班的学生在学校广播里给王续斌点了歌,并一起朗诵了一篇文章祝他生日快乐,并送来了生日蛋糕。 
      王续斌说:“在我看来任何工作都要用心,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这就像物理学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你对学生付出多少爱,学生也会给你回报多少爱。”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事情,但王续斌明白,接触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遇到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的,只有用心去理解与分析,才能真正帮助到每一位学生。 
      如今,王续斌已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并入选“国培计划”。而在学生们的眼中,王续斌则是“最励志的老师”。他说:“学生经常说我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但在我看来只有用心才能细心,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把每一位学生当作生命中的‘贵客’来对待,我们就可以共同成长。” 
      如今,王续斌继续用他的真心对待他的每一位“贵客”,在彼此间建立起纽带,传递永不褪色的爱。(文图/杨博文 王睿)

张莉:心若向阳 温暖四方


张莉在批阅试卷。

“您如那灿烂的星光,照亮了我的混沌。在一次次的失利中鼓励我,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激励我。老师,感谢您的努力让我们坚强。”近日,安康市高新中学英语教师张莉收到学生李峰的一封来信。 
      李峰今年考上了武汉大学。2017年,他刚升入高三时,英语成绩最高考过56分。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的英语考了120分。 
      “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心态放平稳,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张莉说。 
      去年,当得知李峰英语成绩非常差时,张莉找到李峰谈心。当时,李峰对学好英语根本没有信心。 
      “只要努力,就有可能。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老师有信心。”张莉说。 
      “老师,我成绩这么差,能赶上吗?”李峰问。 
      “只要踏实学习,肯定能赶上。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 
      只要没有其他工作上的事,张莉每天晚上都会待在办公室里,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一直到晚上11时才回家。对成绩差的学生,她会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在她的辅导下,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很快有了提升,再也没有不及格的。 
      “当老师,就要像太阳一样,温暖每一个学生。大爱教育是教学之本。”张莉说。 
      班里有一名女生性格内向,整天郁郁寡欢。张莉就在周末休息时带着她和丈夫、女儿一起吃饭、看电影、逛公园,给女儿买什么礼物,就会给那名女生也买一份。为防止那名女生多想,张莉总是说:“我家妞妞想和姐姐玩,这个礼物是妞妞送给你的。” 
      2017年冬天,许多学生感冒咳嗽,张莉每天在家里熬一锅梨汤,盛在杯子里,带到班上让生病的学生喝。 
      学生们称呼张莉为“莉姐”,对她既亲近又敬重。“学生不怕老师凶,就‘怕’老师关爱。如果老师能像父母一样去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敬重老师,听取老师的意见。”张莉说。 
      种别人田,荒自己地。周一到周六,张莉每天晚上11时才回家,周末还得备课,根本照顾不上自己的孩子,除了放假能在家做饭外,每顿饭都是带孩子在学校食堂吃。 
      对身边的每一个同事,尤其是年轻教师,张莉总是尽可能提供帮助。青年教师李如仅仅工作了5年,今年参加全省教学能手大赛。为了让李如取得好成绩,张莉每节课都会去辅导,从知识点的讲解,到板书、手势、眼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比赛后,李如顺利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15年的教学生涯中,张莉专心于教育教学,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文图/张斌峰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