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连中国]世界读书日:“旧书店”里的诗和远方
2017-04-24 14:17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网连中国]世界读书日:“旧书店”里的诗和远方
在这个文本数据化的时代,几乎市面上所有的书籍都能找到它的电子版,就连静静躺在藏书室的古籍也被搬上了虚拟世界。然而,就在这网络快速发展的“读屏时代”,仍有这样一群人,用他们的坚守、信仰、情怀,守候着一家家旧书店,留住一片静谧与光阴,让人们还能在旧书卷的书香中回忆蕉窗听雨的静思,灯下夜读的顿悟,回忆图书馆午后的慵懒闲适。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人民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一组属于“旧书店”的人和事。
天津:书自香我何须花 旧书店最后的坚守者
走进位于天津河北区三马路的天美书店,三排书架整齐摆放着各种有关美术的绘本,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略微虽然有些局促,但并没有杂乱拥挤的感觉。
书店老板吕慧敏,是一位瘦高的中年女性,她介绍说,当初开店时由于距离天津美术学院比较近,所以更偏重于美术绘本,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风格,经营这家店风风雨雨10多年,早与这些绘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你看这本,没事的时候我就翻翻看看。”吕慧敏拿起一本绘本兴奋的说,书已经成为了她最亲密的朋友。
“你看,对面那一家也快坚持不下去了。”吕慧敏指着街对面的另一家旧书店说道,“清仓处理”四个大字格外显眼。早些年,这条街上有不少旧书店,现如今,只剩下天美书店和对街的另一家书店还在苦苦支撑。吕慧敏也曾想过把店盘出去,收回成本干些别的生意,但很快,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舍不得啊,我们走了,老顾客去哪找书啊。况且,这不还有一位‘邻居’了么。”吕慧敏安静地靠在书架上,看着老屋里一本本开页的旧书,陷入沉思和回忆中。
作为这条街上最后的旧书店,还能支持多久?吕慧敏说:“只要还能维持生计,就不会关掉书店。” 【详细】
呼和浩特: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谷雨时节,青城马路上的杨树、柳树都吐出嫩芽,沿街的桃花争相开放。早晨不到9点,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来到文苑书店,整理旧书、开门迎客。而就在4个小时前,他还在自家书房里修整老旧线装书。“一修补起线装书连睡觉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1986年创办了文苑书店,2003年被内蒙古新闻出版局评选为内蒙古十大藏书家之一。作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旧书店,文苑书店店内藏书约为10多万册,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个人藏书。创办31年来,段存瑞销售出去多少旧书?“按一个月最少卖1000本计算,30多年最少也得卖出40多万册古旧书。”段存瑞笑着说。
自嘲“藏书成癖”的段存瑞藏书有两大特点:其一是酷爱中医古籍,其二是偏好古典小说。“一个和我同龄的老中医家中医书也不见得有我多,”段存瑞笑道,中医古籍分为医经、方书、医案、医话和本草几大类。在他看来,“传承发展传统医学离不开中医古籍,所以先要有人做点抢救和保护工作”。而古典文学的古旧书籍藏书不下千册,其中,四大名著收藏版本最为丰富,《三国演义》有10余种,《西游记》有6种,《水浒传》有5种,《红楼梦》有5种。
已经运营31年的文苑书店,如今吸引每天来往顾客不下百人,成交量却差强人意。“一天卖书最多时也就上百本,最少时也就30本左右,”段存瑞说,从理论数据来看,卖旧书是很赚钱的,比如5块钱收进来的书,能卖到二三十块,最贵的书可卖上万元。但是很多时候,收几十本书才能卖出一本,店里的书也就越来越多。“人家做30多年的买卖挣下的是钱,我们开旧书店30多年挣下的全是书。”段存瑞的妻子笑着说。
在段存瑞看来,“淘换”、保存古籍不仅仅是为把“负债经营”的书店做下去,更重要的是在给广大读者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精神食粮的同时,抢救和保护一批先人智慧的结晶。谷雨时节的青城,沿街的桃花年年绽放。不过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只把手机单纯当做电话来用的段存瑞仍端坐在自家文苑书店的书墙下,对于年近70的他而言,藏书这事儿还远没到“收手”的时候。 【详细】
沈阳:繁华静处遇知音 为顾客把好第一道关
在沈阳市皇姑区柴河街北陵小区居民楼里的“当代书店”。店老板老郭已经经营了22年,从1995年至今,他带着“当代书店”搬了四次家,“当代书店”来到这个居民区也已十年。
老郭爱书,他为自己的书店选书有一个原则,决不追随潮流跟风选书。他每两三天就会为书店添新书,选择的标准首先要看作者,国外的要看译者是谁,再看出版社是哪里。他说:“来我书店的读者看书买书都是因为喜欢和信任我的书店,我要为他们把好第一关。”采访时,书店里来了一位读者,读者张先生说他第一次来这里是2007年,那时书店刚刚搬到这儿。张先生平时很喜欢买书,也爱逛书店,他说当时走进这家店看了一圈就觉得很不一样,看着书架上摆的书就能感觉到老板是个爱书的人,很会选书。
今年年初,老郭有了外孙女。近几个月来老郭和妻子一直在边开店边忙着照顾外孙女有些力不从心,也让他心里很矛盾。经过再三思索,老郭决定要把店出兑了。他说自己明年就要退休了,希望书店能出兑给同样爱书的人,把书店继续经营下去,以后他也会牵着外孙女的手来店里做一个普通的读者。 【详细】
上海:与旧书结缘,只因那点沧桑与韧劲
在上海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有一家小而著名的私人书店——内山书店。书店经营者殷世钦原是一名国企员工,打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拿着一本书四处晃悠,经营旧书多年,身上自带着一股旧书的沧桑与韧劲。
很多人因鲁迅先生而熟知的“内山书店”,原是一座位于四川北路2050号、坐北朝南的假三层西式楼房。1927年,鲁迅曾在这间书店购书,后来,内山书店成为了宣传左翼进步思想的根据地——在此举办的文艺“漫谈会”推进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2013年6月,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将殷世钦经营的名著书店改为内山书店。老殷在一番内心挣扎以后,同意在门楣上再挂内山书店店名。老殷说,卖书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他愿意把这份责任一直传承下去。
“在我开旧书店以前,我对能不能盈利心里也是没底的。因为单房租每月就要6000多,我卖旧书主要赚个差价。当时办旧书店主要源于内心的一种信念。但是随着办得时间越来越长,我的书店活了下来,而且越活越好。”确实,老殷旧书店的现状用“风生水起”一词来形容毫不夸张——老殷卖旧书出名了。报社、杂志记者扎堆来书店采访,文稿刊登出来,老殷会细心地一一收集。
如今,老殷小小的旧书店也跟随了时代的新潮流,支付方式一改往常现金付款,可以微信支付了。但不管怎样,他的经营理念依旧和以前一样,那就是,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我都要把我的这家书店一直开下去。” 【详细】
合肥:一间旧书店 一家人的坚守
在爱书人眼中,合肥六安路的增知书店是一处心灵归宿。一间不足20平米的店面,堆满了几万册的旧书,关于这间书店的故事,温暖过无数合肥人。
提起这家增知书店,不得不提到“老朱”。2013年,增知书店的老板朱传国罹患癌症,书店难以为继,濒临关门。热心的读者自发跑到书店购书,照顾他生意。在众人的接力下,书店生意回暖,坚定了他把书店开下去的决心。遗憾的是,2016年12月的一天,老朱没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袭,因病离世。
“很多文人喜欢来书店里淘书,还有的把家里的旧书捐给我们。”老朱的爱人陈桂霞告诉记者,书店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丈夫去世后,她和儿子决定继续将书店开下去。 【详细】
现今,旧书店所遇到的这些困局只是图书业的一个缩影,无论新书店还是旧书店,它们都遭受着网络书店和电子出版的冲击。面对城市商业化的变局,这些旧书店的模样就变得越发有味道,它独居一隅的存在着,默守着文字,和羞着神色,在繁华的都市中盈满着不可言说的香气。城市的一角,散发着来自纸质旧书籍的书香,在岁月的朝夕间越发芬芳。店内逼仄的过道中拥挤着那些不知年岁的书籍,拿到一本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旧书,独特的版面设计、指尖与页面摩擦的触感,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偏好,更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线装的、羊皮纸的、泛着古早油墨味的,静静地等待时光的流失。旧书其实不旧,倒有一种心生的寻意,如荒芜手间的一捧温暖。(高媛、胡昱喆、陈立庚、周颂雪、刘珺、龚莎、苗子健、实习生 杨升)
相关报道:
天津:旧书店里的“无价宝” 他们默默守候着
河北:一家古籍旧书店 一种文化的坚守(组图)
长春:旧书店里永久的回忆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一家古旧书店 经营31年卖出古旧书40余万册
辽宁:城市里的老书店
上海:与旧书结缘,只因那点沧桑与韧劲
南京:旧书行业日渐凋零 仅存数家“守望冷摊”
合肥:一家旧书店 一家人的坚守(图)
南昌:老居民楼“藏雅” 20平米书店经营十余年顾客遍布省内外
湖北:寻访武汉旧书社 追忆被遗忘的旧时光
广西:寻访南宁旧书市场:淘旧书寻益友 与时间慵懒慢行
成都:一家被渐渐遗忘的“二手书店”
贵阳老书店:无奈的坚守(组图)
点击进入专题查看更多联动报道
分享到:
(责编:高媛、马丽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94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24 时间:2024-01-08全网爆火的《繁花》,王家卫的镜头美学,光影交织的叙事艺术,在...
浏览:69 时间:2024-03-062024年8月20日金乡大蒜价格行情(偏硬)【国际大蒜贸易网...
浏览:22 时间:2024-10-28全球与中国烟熏肉市场增长趋势与机遇分析报告(含种类、应用、企...
浏览:0 时间:2024-11-18这一站,济南!您有一份开心麻花寄来的“寿宴邀请函”,请查收!...
浏览:4 时间: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