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你想念的人,都会在梦里出现

2024-07-12

这个清明节,你随家人去祭奠故去的亲朋了吗。

今天大清早,我父亲乘高铁赶回深山中的老家,他说祖先的坟头上草长得很高了,要回去清理一下。对他而言,这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

清明是一个与逝者相关的节日。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大部分人都不会时刻清楚地意识到,死亡是每个人的终局,我们依靠对死亡的躲避、忽视、遗忘,才能度过一天又一天。

然而,死亡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新一期圆桌,我们聊了聊怎样理解亡灵的存在,如何看待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自我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自电影《入殓师》

这里是圆桌正文的分割线

01

我与死亡的故事

宝珠:有一条新闻让我印象很深,一个小孩第一次知道人都是要死的这件事后,整个人就崩溃了,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情。

这个新闻让我去思考,我小时候是怎么认识人的“必死性”的,当时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可以活100岁,活到100岁之后人就死了。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很好接受,我觉得非常公平。

青尧:其他人一开始是怎么认识死亡这件事的?

叶晟:我最早接触死亡是我的亲身经历,12岁的时候,我目睹了一场至亲的离世。

当时我爸爸患病,但是家人一直瞒着我,我以为他只是得了一些不重的病。前一天晚上,我跟爸爸还一起在客厅里面看篮球比赛,后来我们睡觉,我妈在凌晨的时候叫醒我,和我说我爸走了。

我进入他们的房间,看到我爸的躯体躺在床上,那一刻我整个人没有办法控制情绪,一直哭,哭完之后,大概凌晨3点,我冷静下来,坐在房间里面陪着他。

我整个人神情恍惚,我说为什么?几个小时之前,那个人还是活着的,还是跟你同在的,过了几个小时,他就变成了一具没有意识的躯体。

我当时很怀疑我眼前发生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觉得,原来死亡就是一个人在你生活里的消失,但是消失并不是说他不存在了。他之前的一些生活痕迹,在我作业本上的签名,给我的零用钱,其实还是在的,只是他的肉体消失了。

后来我也有一些长辈离世,我可以非常镇定地去面对这些事,我觉得这就是生命必经的过程。

易星:我的情况和你很像,我妈妈生了五六年的病,离世前一直住在医院,大人们刻意不让我去看她,说让小孩减少对妈妈的依赖,可能以后就没有那么伤心。

我已经习惯了从小没有她的生活。我记得很清楚,我妈妈离开的时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那个早上在我生命里印象非常深刻。

平时大人们都会特别早叫我起床,那天他们允许我睡到了中午,起来之后,我听到我小姨在打电话,说二嫂走了,但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爸爸说你过来看一下,给我看了一个短信,短信上面的内容是他编辑好告知亲友的话,我是通过这么间接的方式才知道的。

我看了信息一眼,然后就出去玩了,我心里什么感觉都没有,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我的感受非常迟钝,直到葬礼那天我也没有哭。

直到一两个月之后,有天晚上我突然又想起这件事,那天打雷下雨,我爸不在家,只有我一个人,突然感到非常难过。

前几年我看了个电影,叫《你好,之华》。影片里边有个小孩的妈妈去世了,他一点事都没有,过了差不多一年,有天那个男孩打开了冰箱,发现冰箱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他突然开始大哭。

图片来自电影《你好,之华》

我的室友不能理解这个情节,但是我很感同身受,因为小孩在当下面对死亡是没有感觉的,悲伤会通过一些现实细节的提醒,延迟到来。

我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正视离别这件事情,我不会对死亡有一种诗意的想象,在我这里死永远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我之前去采访一位肝癌晚期患者,他已经病得不行了,我没有跟他说话,就在外面稍微看了一眼。他去世后,我经常梦见他,梦里他来我家做客,后来我说我送送你吧,门外面不知道为什么特别亮,像是有夕阳照射过来,他走出去就消失了。

醒来后我真的特别难过。

邢初:我有一个离死亡特别近的时候。

高三下学期,有一次我差一些就从四楼跳下去了,就差一秒。当时发生了一件对我打击特别大的事情,虽然自己也有过错,但情绪的压力太大了,自我完全崩塌,觉得活在世界上就只剩下耻辱,实在承受不了。于是想离开这个世界,想逃避,这是那两天脑海里唯一的念头。

那个中午,阳光很大,我坐在学生宿舍开水房的窗台上,想了很久,现在跳下去就一切都结束了,不用再忍受痛苦的情绪缠绕,这么做对当时的我来说诱惑特别大。

但下一秒我就被对面宿舍楼的老师发现,他们打电话给本栋宿舍的老师,我终究是畏惧了。

02

你害怕死亡吗?

邢初: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学生自杀的社会新闻,舆论会指责,说他们阅历不够,矫情、娇气,抗压能力太差,一点点事情就想逃避,世界上这么多人,比他们承受得多太多,都活下来了。

但我可以理解,在那一瞬间,他们真的没有想很多,他们只是想逃避现在。对他们来说,死亡不是一种关乎生死的状态,而是现实前的一种选择——你做了这件事之后,一切都结束了。

汤汤:我没有办法欣然接受自己的离开,有时候晚上想到,如果自己有一天从这个世界消失,那种虚无感会让我非常恐惧。我一直想办法安慰自己,但是恐惧无法消散。

图片来自电影《步履不停》

青尧:《我与地坛》里写,史铁生被各种病痛折磨,其实他有无数个理由走向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最终选择活了下来。

他认为死亡这件事情是每个人必然的结局,你不必着急,通往死亡的路程不管曲折还是顺畅,反正那是你最终要到达的地方。

我感觉我对死亡好像比很多人都从容,我经常告诉身边的人,希望能够在我丧失自理能力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特别想要安乐死合法化。

我惧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刻。我希望一切在我控制范围内发生,控制自己的思想、语言、生理需求的解决。

如果这一切都被剥夺,我会觉得我的生命完全没有价值。

为什么现在不死?你知道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既然你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还未休止,觉得自己能够创造出一些东西,那还可以继续活下去。

图片来自《遗愿清单》

宝珠: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所有人待在家里面不能出去,我知道外面死了很多人,但是我心里面一点也不害怕,我想如果死的时候有家人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事情。

易星: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全人类一起灭亡。

03

死亡是留给生者的课题

邢初:对于个体来说,死亡可以是很简单的。但是面对他人的死亡时,事情往往要复杂得多。

我想起之前从余秀华那儿听来的,她妈妈去世以后,感觉生命里的一部分消失了,哪怕生前有多深的纠葛、矛盾,一个根植在你生命深处的人忽然消失了,那种打击是很真实沉重的,相当于你与这个世界相连接的一部分,生生被挖走了。

宝珠:长大一点后,我自己学会了一套安慰的话术,开始把死亡看做永恒的分别。我会想象逝去的人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这一个人在那里一直存在,并不是彻底湮灭,只是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也不会打电话了。

这样的想象可以安慰到我,它不会也无法被证明只是一个幻想,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分别之后再也不相见的人。

图片来自电影《人鬼情未了》

叶晟:我的感觉和你是相像的。

我不知道生命体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灵妙的连接,我父亲是在5月份离世的,每到春天,我总会梦见他。去年我梦到他下班之后回家,然后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他就好像一直存在于我的生活,从来没有消失过一样。

他的灵魂,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回到我生活,跟我说,其实他没有离开我,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而已。

宝珠:或许你梦见父亲不是你发出的行为,而是他自发的行为,他每年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见证你的成长。

汤汤:这让我想到了《寻梦环游记》。电影里面的设定是,当一个逝者不被世人记得时,才算真正的死亡。电影里Coco的爸爸死了,Coco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记得他的人,如果Coco也离世了,那他的爸爸就真正地死去了。

所以的确可以说,如果我们还在怀念一个人,那那个人就没有真的离开,他还在身边陪伴着我们。

图片来自《寻梦环游记》

青尧:不过我想到的是另一个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场风暴后,只有派和一头老虎在一艘救生艇上生存了下来,尽管老虎的存在让派从始至终心怀恐惧,但它最终让派活了下来,他们结成了某种友谊。

最后他们靠岸的时候,派以为老虎在步入丛林前,会回头向他告别,但老虎没有,就这样消失了。我感觉,许多人的离世,就像那头老虎一样,头也不回地步入丛林里去了。

其实最害怕的不是离别,而是无法真正告别。你还不知道要以什么方式去面对的时候,一切突然就结束了。

剩下的都是交给生者的课题。

宝珠:生者面对亲人的离别,是非常痛苦的。但有时候我会想,因为想要躲避痛苦,我们可能也会变得自私。

很多病人临死前,还在一刻不停地被插管,被治疗,被抢救,因为他的亲人不想让他离开,穷尽一切办法也想挽留他的生命。这往往使得病人走得很不安详,很不体面,没有获得足够的临终关怀。

我希望自己死去的时候少一些病痛,希望家人不要抢救我到最后一刻。

易星:死亡对逝者来说可能只是走出了时间,他们同时也得到了解脱。

叶晟:那些浅薄短暂的快乐,像烟花一样会瞬间消失,只有痛苦才可以为人生的意义带来注脚,因为这种痛苦伴随着人对生命的思考。

海德格尔说,只有直面死亡才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而只有你摆脱了对于死亡的焦虑,你才可以获得自由。

宝珠:当我们去讨论死亡,最终可能无法缓解它来临时的悲伤,但我相信能够减少恐惧。认真地思考过死亡的人,他的生命会比寻常人多了更深的维度。

青尧:我觉得人的视野,或者说人的眼睛,就像一束光一样,当你的目光照亮了更多的地方,那个地方就亮起来,而不是处于一种阴暗之中。

我觉得人之所以追求理性,也是为了克服愚昧带来的恐惧。为什么神逐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觉得是因为人能更多地通过其他的手段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规律。

我觉得对死亡的了解也有这样的作用。

原标题:《你想念的人,都会在梦里出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