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立德树人征文】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记我们的导师邢建昌教授

2024-08-16

文学院 研究生 蒋雪丽 安幸飞

幸飞是我的师妹,她经常对我说“邢老师就像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她不断前进”,于我而言,我庆幸的是“那盏灯依然亮着”。与幸飞不同的是,我们与邢老师相遇的故事。她与邢老师的缘分,起于学术讲座,是邢老师作为一名学者对她在思想上的感召力,让她在考研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谈及那次讲座,她说“邢老师讲话中那闪着金光的理想,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我当时还比较混沌的学习进程。从那以后我就变成了追光者。”而我与邢老师的相遇却早在15年前的读硕士阶段,现在对跟随邢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我来说,应该是和老师的再次重逢。

虽然我俩有着与邢老师不同的相遇过程,但是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们却有很多同感。当我们怀揣着梦想踏进河北师范大学的校门后,在导师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再次为他的知识渊博、学术眼界开阔而深深吸引。可以说,邢老师的每堂课都是一场精彩的讲座,他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我们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将课堂内容记到自己的本子上,生怕落下老师的一句话。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必须高度集中,眼睛和耳朵始终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被我们记到笔记本上的,除了那些老师讲课中提到的不熟悉的理论家、书籍或论文,还有他的妙语连珠、大段大段式的背诵。这些都促使我们下课之后赶紧去找到相关书籍阅读并深入学习。其实,老师的渊博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只需要站在那里,不必说话,就让我们明白了以后学习的路还有很长。

老师的学术态度非常严谨,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抓得很紧。为了督促我们的学习严要求、高标准。从入学时,老师就会将近期的讲座和较为前沿的研究论文发给我们,供我们学习,打开学术眼界。幸飞说:“每当早上起床,看见老师给我转发的学术文章,心里就特别感动。因为邢老师经常是在凌晨一两点时候给我发的,不是偶尔,我心想老师在应该休息的时候还想着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在我心里,老师就是一盏照亮我学术之路的长明灯。”可见,虽然邢老师很忙,但他心里牵挂的总是我们的学业。作为老师的一名“老”学生,我也深有同感。每当睁开惺忪的睡眼,拿起手机看到老师的头像亮了,点开不是当前学术前沿会议的相关资料,就是学术热门话题的相关讨论。每当此时,我们就深深地感到愧疚,也暗自下定决心,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不仅如此,邢老师从未停止过他的学习,他从未停止阅读,他一直带领着我们一同往前迈步走。假期,我们会定期给导师写邮件汇报自己的读书学习情况,有一次收到导师的回复:“一起加油!”,让我们特别感动,也很受鼓舞,没有什么能和引路人一同前行更值得期待的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不敢放松自己的学习,也促使我们不停歇地思考。久而久之,在不间断的阅读和积累之后,我们对文艺学有了愈加深入的认识,脑海中的知识仿佛一棵小树,它逐渐长出了更多的枝芽。

邢老师对学生的呵护是从心灵开始的,这可能与他的专业文艺美学深有联系。老师经常说讲授美学是他的最爱,他大量阅读了李泽厚、宗白华、朱光潜、高尔泰、叶朗、蒋培坤等美学大家的著作,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量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美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在能够帮助学生的时候,我从来不会选择放弃”,这些话语都是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听到的。他的美学式话语让我们如沐春风,迎着春风,我们恣意生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邢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布道者,照本宣科的教书匠,缺乏理想和关怀的过路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的发现者,心灵的呵护者,精神的引领者。他说教育的本质理应是一种“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浪漫情怀。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导师除了严肃的一面,还有温暖与包容的一面。刚入学时专业基础较差,为此很没有信心,但老师告诉我们说:“不怕基础差,但是要认真努力地学。”这使我们能够静下心专心做学问。刚开始,我们也不敢开口说出自己的认知、想法和问题,但导师会鼓励我们大胆地说出来,并且默默地认真地听完之后,为我们答疑解惑。我们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有和学术相关的,也有人生的困惑,还有一些幼稚的不成熟的想法,但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设限,什么可以问什么不可以问,于我们而言,只要有困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问问老师。因为,我们相信老师就是那盏明灯,他会照亮我们的学术人生。

我们非常幸运地跟随邢建昌教授求学,成了“邢门子弟”。人生像一列火车,每一站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有些人会将其人生的珠玑赠予与你,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是文艺学的学科带头人,也是我们学习的引路人,带着学生一起踏上了追寻知识的旅程,使我们勇敢坚定地走下去。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在河北师范大学,我们最大的收获便是有引路人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温暖和正确的指引。研究生期间,我们沐浴到的不仅是纷扬而下的学识,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学问严谨的态度,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会永做“追光者”,以报答导师的教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