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姑苏繁华图”如何绘制的?苏州曾为此出台世界首个“环保法令”

2024-10-14

  从伍子胥“相土尝水”筑城到白居易引运河之水入城;从《红楼梦》里令人遐想的“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到《姑苏繁华图》里惊叹世人的“盛世繁华”。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滋养了2500年的吴韵古风。

  大运河苏州段何以成就了“最精彩一段”?9月8日,在大运河遗产展示馆举办的“‘忆江南’苏州大运河碑刻拓片展”向世人讲述了“大运河的苏州故事”。

  此次展览以“碑刻里的大运河”为核心,精心挑选了历代四十余件与大运河苏州段息息相关的碑刻拓片,从桥梁交通、政治经济、人文风貌名人轶事等方面,将史料与场景相融合,向观众讲述了苏州运河的历史。

  白居易开挖山塘河,造就数百年“盛世繁华图”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苏州的评价。不过,这并不是作者在书中的凭空想象。除了文人墨客,就连坐拥天下山河的帝王对苏州的江南美景也是情有独钟。

“阊门西转历山塘,寻胜云岩春载阳”

  这件碑拓是乾隆下江南时,在山塘街留下的诗文,被人们刻碑留念。志愿者桑雷向记者介绍,这幅碑拓上描述的是当时阊门和虎丘一带繁华的盛景。

  乾隆皇帝游历山塘后,念念不忘,回到京城后竟在颐和园里建了苏州街。

  而山塘街的繁华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大文豪白居易。

  在公元825年,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组织开挖山塘河,在苏州古城和大运河之间建起一条“水上快速通道”。

  山塘河作为大运河水系主干航道,因为商品运输便利,促成了山塘街的兴旺。外地的商品输入苏州,而苏州的商品很多都是经山塘河走大运河,销往外地。

  明清两代,山塘居民稠密,商铺林立,会馆麇集,成为苏州甚至江南的商贸中心,被专家誉为“神州第一街”。

  为保护大运河,苏州曾出台世界首部“环保法令”。

  大运河遗产展示馆的二楼有一件并不起眼的碑拓。说不起眼,有很大原因是大面积的碑文被损坏,难以看清。

  但这幅碑拓上部所书写的文字清晰地说明了碑文的主要内容——“禁虎丘染坊碑记”。

  志愿者桑雷介绍,这幅碑拓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环保法令”。

  原来,在明末清初,由于丝、棉织业的兴盛,染坊也随之大增。根据史料记载,苏州的染坊大多集中在苏州城西北的阊门至虎丘一带。但染坊产生的大量废水也直接排入河中,对河水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苏州府出具禁约,禁止染坊在这一带经营。“这块碑就体现了清代地方官员对大运河河道水体水质的监管态度。”桑雷介绍。

  碑拓,见证2500年文脉相传。

  浸纸、上纸、上墨、拓碑。

  9月8日下午,大运河遗产展示馆还迎来了一群学习拓碑的小朋友。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完成了一幅幅由自己亲自拓下来的碑文。这些碑文,则是取自苏州古代名人描述苏州的诗词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学习到了苏州古代的文化,也初步学会了拓碑这个传统技艺。”9岁的小朋友甑德启告诉记者。

  现场教学的潘金杰,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碑刻技艺传承人时忠德的徒弟。他告诉记者,苏州碑刻制作技艺以精巧细致、格式独特、内容丰富而独树一帜,在中国碑帖刻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潘金杰介绍,在对古代碑文进行拓片的同时,用手触摸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段“留有温度”的历史,“可以直观地让世人看到古人所记载的重要事迹,更让世人看到苏州2500年来文脉相传的真实印记。”

  大运河千百年的滋养,让苏州城成长为一座物产丰饶、文化昌明的历史名城,一幕幕景象,构成了白居易的整个“江南印象”。

  碑刻中的大运河苏州段昨天的故事至此讲完了,但这一“黄金水道”今天依然延续着繁华。为何苏州段大运河千百年来舳舻相衔,朝暮不绝?

  采访最后,苏州碑刻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刘逢秋说出了她的看法:自古至今,苏州人最懂得与水相处,与自然相处,这也是苏州自古繁华的‘秘诀所在’。而今天的苏州人,也正是传承了‘大运河’精神的时代刻碑者。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