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多次翻阅余华《活着》后,每每心情都会很沉重。
朴素的土地,朴素的人物,朴素的一生,三者之间在时间的流逝中孕育着莫大的能量,或者这更应称之为是一种力量。
正是这种值得我们深思的力量,才让富贵度过了在命运波澜下坎坷的一生。
什么是活着?为什么活着?
这两个问题,或许是关于生命与生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起初,始终想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来写,可发现一旦二者脱离开来,并不利于思考。
什么是活着,面对这个问题,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迷茫,明明就是在活着,可就说不出来个具体,甚至于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走运、富贵时,洋洋得意,不走运、困苦时,长吁短叹,常拿南宋方岳说的“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吴小如先生考证)来求自我安慰。
也有部分人从不思考这类问题,原因可能会像季羡林先生说的那样:
“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但,当我们一旦面对掺杂类似问题的“事物”,感到沉重及困扰时,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坎坷、考验,不知如何前行时,或许,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有必要深思一二。
既然“什么是活着”,无法直接回答,姑且将这个问题放置一边,先看“为什么活着”,想来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为自己而活
为别人而活
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为自己而活的人
无论是为欲望、享乐、面子……都可以理解成为自己而活,如同在《活着》中富贵最初的那般生活,因为“不一样”去嫖,觉得“刺激”去赌,打发了时间,摒除了无聊,期间还可以为自己的一些“胡作非为”找寻冠冕堂皇的借口,“为了光宗耀祖”。
富贵凭借的是家中的财富,是徐家唯一的“香火”,为此他不怕父亲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也可以不尊重丈人(与妓女一同在其面前出现),也辜负着妻子的爱、亲人的情,或许过得潇洒,可一旦走了背运,失去心中的“凭借”,人生将会彻底陷入黑暗,背离光明。
不久,富贵赌博输掉了全部家产,父亲悲愤中去世,一家人由“富贵”的生活沦为“举步维艰”的状态,怀孕中的妻子家珍被丈人带走,一家搬进了茅屋,为了生活母亲带着女儿去摘野菜,富贵整个人陷入了“瘟疫”般无力的状态。
当然富贵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也有高级一些的,比如三国的枭雄曹操,为了自己而活,可以“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对与错不用分析,人生是否失败也不去评判,但至少这算是一种活法。
这种活法的弊病呢,从富贵转变生活状态后,为了家人努力种田的感受中可以看出,之前的生活是不踏实的:
“说起来日子过得又苦又累,我心里反倒踏实了。”
当然,为自己而活的人,也有为理想、梦想、幻想而活的,只要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一旦失去了前进的“凭借”、信念受挫,往往很容易出现后继乏力的“症状”,即便目标得以达成,也很容易丧失生活中一部分的美好。
为别人而活的人
或许这是当下大多数人的现状,活的可能会失去了“自我”,但是这样的生活却也会更“踏实”一些,至少不会感到生命在虚度,偶尔间还会察觉到生命的价值,家道败落后,富贵就逐渐成为了一个“为了别人而活”的人:
“我想想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我得养活我娘和凤霞。”
在余华《活着》中,富贵多半的生活都处于这种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都属于这类型的人,无论是为了孩子而活的父母,还是为了家庭生活在外奔波的人,他们或许早就忘记了自身的喜好、得失,只是为了别人。
对于这种生活状态还有更高级一些的,无论是鲁迅口中的“中国的脊梁”,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都是为他人而活,也就是抛开自己的利益得失。
为他人而活,他人未必是特指的人,社会、国家都属于。这样的人即便在过程中“崎岖婉转”,即便生活的平淡无味,但总是可以在短暂的低迷后重新前行,因为不仅为自己而活。
这也是一种活法。
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
上述两种人,活的不分好坏、优劣,但至少都知道为何而活,还有另一部分人,不知道为何而活,这类型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种:
不知道为何而活
为了活而活
之所以,为了活而活也归结到这类型人里面,是因为这部分人,对“活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就像《活着》中徐家的仆人长根一样。
或许看似没有烦恼,可能反而处处皆是烦恼吧。每天活的漫无目的,以消耗时光为主,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或许也未曾设定过价值。
遇到烦恼、挫折,终日以酒度日,或“破罐破摔”,或者消极应对,一旦面对命运的波折,很难挺过去,尤其是“不知道为何而活”的那一类人。
大多数的乞丐是这种类型的人吗?这个问题深思过后,会发现未必,或许他们属于“为了活而活的人”,也或许他们属于更高一类型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活着为了“吃饱”,并知道为了这个目的而去努力,也会为完成此目的而喜悦。
这类型的人与无欲无求的人还略有不同,好比古代的佛、道两家的人,一个“戒欲”,一个“无为”,但是他们并非不知道为何而活,他们有为了追求内心的“清明”,有为了追求普度他人,也有为了救赎自己一生,还有追求更高、更潇洒姿态的,他们有追求,懂得为什么而活,所以并不能属于。
这种活法对与错不去评论,但想来若是把长根换成富贵,在作品中未必就会毫无声息的消失在世界上,或许是因为长根不知为何而活,或许是富贵有所牵挂。
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活法。
活着为了什么?
活着为了什么,看似与为什么而活的问题相似,但二者的差别并不小,如同学习与大学的问题,当思考为什么学习时,可以说是为了大学,但要问学习为了什么,除了大学以外总会有些别的,就像《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对儿子所说的话一样:“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活着为了什么,更偏向于活着的目的,这应该是对“为什么活着”的一种升华才对,弄清后者有利于支撑前者更坚定的走下去。
比如曹操,活着为了什么,可能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是实现抱负、雄心,还是一统三国,立下千秋之业,这都是属于活着为了什么,而了解这些,是有助于推动生活前行的,或许能在被世人鄙夷的“枭雄”姿态下坦然而活,遭遇挫折迎难直上,就是因为他懂得活着是为了什么,而这又并非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活。
也因此“为什么活着”与“活着为了什么”,答案可以有一定的相同,但又可以延伸为活着的意义甚至于价值。
那么回到作品中,在命运的摧残下,是什么支撑富贵活下去的,也就是活着为了什么呢,价值又是什么呢?第一次家道败落,活下去努力干活,为了让家人过得好,是实现为人子、为人父的价值。
第二次战场一劫,数次面临生死拼命活着,为了再次见到家人,担忧家人的安危,这也是实现家庭成员的价值。
第三次生活苦难,为让儿子有庆去念书,打算送掉女儿凤霞(也是为了让她生活的更好一些)是为了儿子的未来(承担责任,实现父亲的价值),女儿偷跑回来后不再送回却是为了一家人的感情,后来由时代社会带来的磨难,一次次的坚持是为了让家人好好的生活下去(同甘共苦,给予精神上的支撑,实现家庭成员的价值),儿子、女儿,接连而去,活着是为了让妻子活着,妻子死后,活着是为了陪二喜及苦根活着(完成妻子的遗愿,履行亲人的责任,实现价值):
“你还得好好活下去,还有苦根和二喜,二喜其实也是自己的儿子了,苦根长大了会和有庆一样对你好,会孝顺你的。”
后来二喜在工作中意外身亡,富贵活着是为了外孙(外祖父的责任与亲情的延续),而当外孙也离开之后,他彻底没有了牵挂,那时他活着为了什么?安心的等待死亡来临?实际上回到作品的开端不难发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他对“富贵”(牛)的称呼:“富贵、有庆、家珍、二喜、苦根”,在问起牛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字时,富贵说道: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或许这时的富贵活着,更多的是对亲人及爱人的情感延续,亲人死去了,他需要替他们健康幸福的活下去,其实富贵也孤单,但他知道亲人陪在他的身边,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因此他不能辜负生命。
富贵一生坎坷,多次面临生与死的磨难,从生活磨砺,到生离死别,再到最终身边无一人,其中无数次有放弃生命的“借口与理由”,直击崩溃的边缘。
当生活面临考验,让富贵坚持走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也许就是懂得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所以他坚持活下去。
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一种失败。我们面对被称为生活的这一不可逆转的失败所能做的,就是试图去理解它”,理解生活的意义,理解命运的波澜,正视生活的一切不平常,或许就是《活着》对活着阐述的一种意义。
那些“996”的青年人,那些在坎坷生活中莫名的坚持者,在感慨活着就是遭罪,活着没有意义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曾为什么而活,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实现曾经理想,还是为了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应该如何去活?
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说到:“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如此说来,富贵一生所经历的痛苦,无论深度还是密度,都是足够的,能从中安然度过,他的一生或许就是对活着最好的解释。
富贵的一生都在历经磨砺,并在其中得到成长,看似只为了活着,可实际上却一次次历经着生命的升华,对人生态度的蜕变。
在《周国平论人生》中曾写到:“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这三次成长,在富贵的一生中都一一经历过:
第一次成长(家道中落后),富贵懂得了活着不仅是为自己,更要为家人;
第二次成长(从战场到女儿凤霞去世),富贵懂得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无论是为母看病而陷入战场,还是儿子、女儿的接连去世,这都是自己拼命努力也无法去抗争的东西,这时要接受,要忍受,活着是为了身边的人;
第三次成长,富贵身边的亲人皆去世以后,活着仅是为了替失去的人延续,以及要对得起生命——活着。
三次成长对于富贵最大的感悟,应该是在无法与命运对抗下,活着难免需要一些除自身及生命之外的“东西”来支撑,或许在他心中,这种东西就是家人与责任。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对“活着”有这样的一种解释: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的力量是忍受,但那或许只是外在的表现,而内在的源头则应该是:为何去忍受(为什么而活)以及忍受的意义(活着为了什么)二者交织构成的——应该如何去活。
一心为己,一已之私,即便得到短暂的快乐,从中也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人活着,始终是要有一些为“他人”的心,这样才能不辜负“生命”,也是生而为人最根本的价值。
人生要有价值,往大了说,或许应该如同季羡林先生说的: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而往小了说,人生的价值要对得起父母的恩情,对得起先人的付出,不让生命白白虚度,不让生活浑浑噩噩,这是生命的责任,也是活着的意义。
太宰治曾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活着,又岂该抱歉,这可能就是活着。
卿心君悦,书评人,影评人,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温暖你,我。
《玩偶姐姐.HongkongDoll.会员短篇集.假日瑜伽》...
浏览:695 时间:2024-02-13《原神》画外旅照青植之篇第七天怎么过?画外旅照第七天玩法介绍...
浏览:424 时间:2024-01-08【小说公众号】番茄免费书单:【晋江原创书城】小说txt资源自...
浏览:107 时间:2024-07-26全球与中国烟熏肉市场增长趋势与机遇分析报告(含种类、应用、企...
浏览:6 时间:2024-11-18这一站,济南!您有一份开心麻花寄来的“寿宴邀请函”,请查收!...
浏览:4 时间: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