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语录 文学杂读 农贸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三个人的爱情,分别是什么样?

2024-07-31

《安娜·卡列尼娜》:三个人的爱情,分别是什么样?

2020-04-19 08:23

卡列宁的爱情

还是从卡列宁说起吧。因为觉得刻板印象对他太不公平,所以特别关注他。于是我发现, 他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官僚机器,不过他显然不懂感情,起码没有主动地、有意识地去爱

他的青少年时代是缺乏爱的,父母早亡,靠舅父的提拔、自己在政治上的天资和努力,很早就取得了官场上的成就,并醉心于此。人到中年,安娜的姑妈撮合他和安娜,仿佛如果他不求婚就会造成安娜的不名誉,但 他也对安娜献出了全部的眷念感情。他对其他人都没有了社交愿望,一方面是有了家庭的堡垒,另一方面是他有某种程度的厌女症。

安娜死前想到自己的十七岁,卡列宁给过她曾经觉得美好和高不可攀的东西。安娜第一次见到吉提的时候说了一些关于青春的话:“……童年即将结束,从这一大圈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迷雾中渐渐现出一条越来越窄的路,虽然这条穿廊似的的路 看起来那么光明美好,可是走进去时你又喜又怕 ……”卡列宁无疑曾给过她美好的东西。

在爱娜出轨之前,卡列宁幽默、体贴;和安娜一起吃饭,跟她说公事,坚持看书,也并非性冷淡;他不赞同斯捷潘的外遇, 安娜不也喜欢这种正直吗?如果他能管好自己的感情,为什么不能理所当然地那样要求安娜呢?之前他对她的追求者的评论完全没问题,的确,问题不是别人对她怎样,而是她自己怎样。或许他吃醋她就开心了,但他就不是那样的人啊。 他把婚姻划到宗教的范畴、把感情划到良知的范畴,完全没有考虑爱情。

从卡列宁和安娜第一次关于渥伦斯基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前一直是她的导师,她的灵魂深处一直对他敞开——直到那晚。这难道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是有过爱情的吗?卡列宁没法设身处地地去想安娜的思想和愿望,他不能感同身受,也不愿意去感受。因为他觉得她的感情问题是良心问题,那么他就只能提醒或教育,却不可以进入其中。他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事耗费自己的智力和时间感到懊恼,这可能说明他自私,说明安娜在他心目中没有他的事业重要,但也可能说明,他太不把感情问题当回事——而安娜的感情问题并不等于安娜的全部。他为安娜苦恼、费劲地思考言辞、轻易地被安娜打乱计划,为什么就不是他的爱情的方式和表现?我忽然发现很难为他辩护,因为人们可以用自私这一点来挡住为他的所有辩护,因为他为安娜想的都可以归结为他为自己想的。本来婚姻就是这样的,怎么能完全分清彼此呢?

后来,安娜和渥伦斯基的事已经人尽皆知,但他仍然欺骗自己,并且觉得 丈夫理应信赖妻子、嫉妒是对妻子和自己的贬低。在赛马场上,卡列宁做了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动作。当安娜以为渥伦斯基摔倒而崩溃的时候,她已经全然不顾体统了。她叫别特西和她哥哥,没人理她;卡列宁来带她回家,她却不理他,让他别管她。在她哭的时候,卡列宁 用身体挡住她,好让她有时间平静下来。这不可能是为了挡住别人的眼光,因为安娜闹成那样,很多人已经发现了。我相信 这是他教养的本能,或者是爱安娜的习惯反映。凭这一点,我觉得他是个好男人。

面对安娜的坦白,卡列宁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是维持原状,但他心里很恨,并因此失去了对儿子的爱。后来安娜把渥伦斯基叫到家里,突破了他的底线,他决定离婚。卡列宁说,如果本性败坏了,堕落了,她觉得毁灭就是得救,那还有什么办法呢?他对安娜已经看得很透彻并绝望了。在这里, 支配他思想和行为的都是理性

安娜生产后病危,卡列宁回去的路上希望安娜会死,这是绝情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安娜自己也想用这种方式解脱。安娜在病中不理智的状态里说的话有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在她身上出现那个爱渥伦斯基的女人之前, 她比卡列宁自己都了解卡列宁他,她知道卡列宁有多好。卡列宁宽恕了安娜和渥伦斯基,用心爱儿子和安娜的女儿,并且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爱敌人和宽恕敌人之后的愉快。作者把卡列宁的这一高尚感情归结为基督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后的自发感情,但是可不可以猜想: 也许安娜的话唤起了他之前对她的感情。

后来,安娜与渥伦斯基私奔了。社会以一种打落水狗的态度轻蔑和嘲笑卡列宁,使他认为一切都是邪恶的。就算这样,当安娜写信提出要见儿子,他仍然觉得自己应该让安娜见儿子,因为不让她见儿子可能不公道。 他依然从理性、公道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自己的感受都可以置之不理。

坚持安娜自己提出离婚,也是因为卡列宁从宗教、法律的角度看待婚姻。渥伦斯基不理解卡列宁为什么非得安娜写一封要求离婚的信,他冤枉卡列宁了。在卡列宁的思维里,离婚是两个人的事,何况还必须让安娜承认自己不贞,当然需要安娜自己提出来。最后,卡列宁明确拒绝离婚,也是听从了宗教的意见。

在事业和社交的双重失败下,我看到了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高官或丈夫的卡列宁。他真的很可怜,如果没有社会、家庭和他的种种角色,他还是什么呢?所以对于利季娅伯爵夫人与他可能发生爱情,我是高兴的。她于他就像那片包围着他的、由敌意和嘲笑组成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她的爱是由于他的崇高心灵,他的爱就像植物追求阳光。这对 50岁左右的人如果能找到真爱,不是很美好吗?

渥伦斯基的爱情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以为渥伦斯基会变心,然而, 他一直对安娜一片深情。在安娜生产之前,我仿佛看到他的热情有消退的迹象——我甚至怀疑,作者可能想过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始乱终弃的人;但当他抛弃一切跟安娜在一起之后,那种热情始终都没有衰减——因为作者发现,安娜的毁灭只能源于她自己而不是别人。

渥伦斯基与安娜发生肉体关系后,作者把他比喻成要掩埋尸体的杀人犯。后来,随着她的精神和肉体都变了,他已经过了最幸福的时候。他觉得她就像被自己摘下来而枯萎的花,已经不美了。这让我以为他可能要变心了。

但是, 他对安娜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严肃的,他从来没有失去自制力,即使是赛马前劝安娜离开她的丈夫,也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仔细考虑了安娜的处境。后来,卡列宁的宽恕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卑劣,安娜在混乱时想见卡列宁而不是他又让他觉得失去了一切,他试图自杀。恢复健康后, 面对安娜复燃的爱情,他毅然决然放弃一切。可以说,这个时候他的爱情到了最高点。

渥伦斯基从来不是一个彻底堕落的浪荡公子,他会反思,会整理自己的生活,对事业充满热情。多莉和列文对渥伦斯基印象的改观,足以说明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这也意味着, 他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爱情。在公开与安娜的关系之前,他需要恋爱之外的镇静和休息,通过赛马把这份感情忘光。与安娜一起在国外的时候,他感到单调和无聊,开始自我界定为艺术家,但也没有长久,并且更加无聊。在乡下庄园,渥伦斯基骄傲地扮演着富裕地主的角色,积极参与贵族事务。 他为拥有安娜的爱而幸福,但他也要自己的事业;他深爱安娜,但绝不牺牲男子汉的独立自主权。

他要自己的事业,要自由,这就让他和安娜之间有了隔阂。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娜只要爱情;次要原因是,他的事业需要有继承人,而安娜推迟离婚,并且为了美貌不要孩子。但渥伦斯基处处为安娜着想,尽管承受着难堪可怕的境地,尽管安娜总是束缚他的自由并和他吵架,他仍然那么爱她。可以说, 渥伦斯基已经进入的婚姻的状态,他对安娜不仅有爱情,还有责任感,他对安娜的社交处境、婚姻状况和精神状态的考虑既饱含温情又充满理性。可是安娜,她仍然活在热恋中,她不能接受爱情之外的任何东西,包括渥伦斯基对其他事务的精力和对她的责任感。

安娜认为渥伦斯基越来越冷漠,其实渥伦斯基并没有主动、主观地去冷待她、伤害她。他的冷漠是出于男人的尊严和别无他法。他一次次安慰,换来一次次吵闹和冷漠;他每次回来都说明自己干什么了,不与其他女人交往,但她仍然醋意大发;他一次次求和解,虽然安娜一再无理取闹,侮辱他的人格(说他没良心)、说她母亲的坏话,但他还是忍让。他从来都没有失去对安娜的爱,后来,尽管他忍无可忍,认为她作践自己、活该倒霉,但他还是铁不了心。她老是想考验她,明明希望他哄她,还是对她一幅冷淡的样子;在安娜死前他们的最后一晚吵架中,安娜让使女告诉渥伦斯基不要进她的房间,但其实她在等待他、在考验他;最后分离之前,渥伦斯基又想主动求和,但安娜冷言相对。 爱情是不能考验的,这倒不是它脆弱,而是因为两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都有一样的看法,例如在渥伦斯基看来光明正大的与索罗金娜的关系,在安娜看来就是不能接受的,于是考验就变成了无理取闹,甚至是威胁。

安娜死了两个月以后,当斯捷潘已经神采飞扬,渥伦斯基的脸上依然痛苦又苍老。他六个星期不和人说话,被母亲求着才吃一点东西,家里把他可能自杀的东西都收起来。 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没用又令人嫌恶,抱着向死的心,出资并带领一个骑兵连去参加塞尔维亚志愿战争。他看到铁轨还会想到她死前的样子,禁不住号哭。

在与安娜的关系中,渥伦斯基真的无可指责了。

安娜的爱情

安娜与渥伦斯基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梦境里不只有渥伦斯基,还有卡列宁的亲吻和爱抚。在产后昏乱中,安娜说自己身上有一个爱卡列宁的女人。后来,她对儿子说:爱他吧,他比我好,也比我善良,是我对不起他。

那么, 她为什么那么讨厌卡列宁呢?

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安娜充满对爱的渴望,但是卡列宁对爱情的理解使他给予不了安娜想要的爱。 安娜像婴儿对母亲一样索求无尽的、无条件的爱,她不断地试探着卡列宁的底线。不过她在试探中过火了,她开始沉浸在玩火的乐趣中,就算这时候卡列宁表现出爱,她也不会在意了。

第二,安娜总认为卡列宁高高在上,实际上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是以整个社会的支持为基础的。 安娜站到社会规训的对立面,但她个人的力量很小,所以她把火力集中在卡列宁一个人身上。

第三,到后来,当卡列宁的宽恕表现出崇高的心灵,安娜又因为他的美德而讨厌他,这里就不仅是与社会道德对抗了,而是 堕落与崇高的水火不容

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用作者的话说,有一股力量推动。这股力量使她出轨、撒谎、抛家弃子,逐渐控制了她,使她精神分裂、无端妒忌、充满愤恨,最终彻底吞噬了她,她在疯狂中走向死亡。

安娜想要自由和无尽的爱,即使她的丈夫不是卡列宁、即使社会对她没有制约,她也是不可能得到的。渥伦斯基 刚刚坠入爱河、像奴隶一样的时候,安娜觉得他能满足自己爱情的需求。 但渐渐地,怀孕的时候, 她意识到他是不受拘束的、无法与她共同生活的,就因为渥伦斯基能安宁镇静而恨他。 她充满嫉妒,他也开始冷淡。

后来,渥伦斯基抛弃一切与安娜在一起, 安娜的幸福在国外到达了顶峰,连儿子都可以忘记。这个时候,安娜把渥伦斯基牢牢地困在她的爱情之网中。不过隔阂甚至在这个时候就已经露出端倪,那个漂亮的保姆表明这张网并非牢不可破。

回到彼得堡之后,安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的隔阂在变大。一方面,安娜不告诉渥伦斯基自己对儿子的在乎,因为知道她会因为他对此的冷漠憎恨他,她害怕这种可能的憎恶。另一方面,亲朋好友能接受渥伦斯基而不能接受安娜,她坚持去剧院看戏却遭到羞辱,使他对她又恼火又可怜。她害怕渥伦斯基不爱她,这种神经质曾经为渥伦斯基所迷恋,现在让他害怕。 他觉得她越来越美,但对她的敬重越来越少——这种爱情是什么性质呢?

安娜在田庄的生活简直幸福得要命,一切都奢华、新颖、精致,用她的话说,一个小朝廷。不过当渥伦斯基对多莉说安娜很幸福,多莉却开始怀疑安娜是否真的幸福。她极端地逃避现实(眯眼睛这个新习惯就是不正视自己的内心生活)。她说她只想生活,不想伤害任何人,但她已经伤害了丈夫和儿子,而且还因为不离婚在伤害渥伦斯基。她不怎么亲近自己的女儿,对女儿没有姓也不是很在乎。她最关心她自己,关心她在渥伦斯基心中的地位,关心能替渥伦斯基为她放弃的一切作多少弥补。她想他只属于她自己,与渥伦斯基有过关于社会工作的争吵后,她明白男人都需要消遣,所以她得把田庄弄得热闹又开心,免得渥伦斯基想出新东西——她想方设法把爱情罗网织得更大,比如看很多书(是不是有点像王语嫣对慕容复)、参与一些建设事务,但是渥伦斯基怎么可能满足于这些?

安娜终于意识到美貌和爱情留不住渥伦斯基,愿意离婚和结婚了。她有非常强烈的占有欲,她知道渥伦斯基会因为接到她的信回家而痛苦,但她只要他回来、只要他同她厮守就行,而 她觉得只要他和她在一起,就不会不爱她,不敢不爱她。这两句话很有意味,前一句是自信,后一句是绑架。在这种情况下,渥伦斯基最终 像被逼得走投无路而变得残酷无情的人的目光那样凶狠

在莫斯科,安娜对所有年轻男子都无意识地使出浑身解数去使他们迷恋她。不过她还不至于放荡,她不要别人的爱情,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魅力。她不知道渥伦斯基为什么对她冷漠。其实很简单: 渥伦斯基在宣示自己有自由的权利,而安娜只要他的爱情。安娜觉得渥伦斯基对她冷漠,这是不公平的,渥伦斯基仍然那么爱她,避免同女人交往,在她每次吵闹后都去安慰她,看她悲观绝望就心疼,愿意为她做一切。但事情过后对立只会更厉害 ——对立已无法从他身上驱走,他会因为不服自己的屈服而更加固执。

最终,两人互相的怨恨越来越大。 她恨他对她的爱在减少,被幻想出的嫉妒折磨,把自己所有的苦难归咎于他,这样变化多端、神经质的女人显然是不可爱的,她都觉得自己可怕。她知道不断对他发火会毁了自己,但是她控制不住。安娜的这种神经质、变化多端和不能自控,总结起来有四个原因:( 1)长期服用咖啡和鸦片。(2)在莫斯科受到的上流社会的排挤和压抑。(3)她只要爱情,她的世界只能被爱情充满和用爱情解释,渥伦斯基只能作为她的情人而存在 他的其他感受是不被考虑的4)她心里有一种自卑和超越的机制,不能忍受一个人因为我牺牲了一切而不时指责我,她要高高在上。

安娜不断刺激和考验渥伦斯基,但她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那种无穷无尽的爱,所以她越渴望就越虚无,最终只能用死亡这样一个最大的虚无来反抗。

安娜死前反思了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我的爱越来越炽烈,越来越自私,可他却越来越冷漠,这就是我们终将分手的缘由……我把一切都托付给他了,我要求他全身心地忘情于我……我不是堕入醋海,而是觉得不满足……她想明白了渥伦斯基不会爱上别人,但这不会让她感到轻松。要是他不爱我,仅仅出于责任心才善待我,违心地对我表示温存,没有我所想往的那种爱情,那就甚至比恨我还要坏千百倍!那简直就是地狱!……爱情一结束,仇恨就随之开始。这与我上述的分析基本一致。

每次放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安娜, 我总觉得她很可怜,因为她没有出路,像她自己说的,她不可能幸福,甚至连不痛苦都做不到。只要她往自己认为的幸福的方向走一步,无论怎么走、何时走,都是深渊。我不可能去说,她的幸福就是与卡列宁在一起,只是她自己愚蠢或堕落才意识不到——这是不尊重个体的道学先生的说法,我不是那种人。在 安娜那个不断重复的噩梦中,可怕的男人掏着口袋摸索着铁器说“要把这块铁打平,敲碎,揉压成形”。安娜不想被打造成社会想要的样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她的积极意义。

但只要我在书中读到跟安娜有关的文字(除了她到卧轨的火车站以后), 我就特别讨厌她,根本就没有像多莉那样,因为自己精神生活无聊和道德无可指摘就原谅和羡慕安娜的爱情。我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她对卡列宁和谢廖扎的伤害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 她的自私、逃避和悲观。她打破卡列宁的警告、让渥伦斯基到她家去,以及后来迟迟不写信给卡列宁提出离婚,都是因为 她觉得只要这一秒她还能快乐、还可以不思考,她就可以完全不想下一秒。她的悲观在于, 她总想着会有一个结局,这个终结一切的结局是她幸福的支柱——这个结局就是死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推荐文章